2023年,AMD通过锐龙7040系列移动处理器首次叩开AI PC时代的大门。除了在消费级市场一路高歌之外,AMD还通过内置NPU的锐龙PRO 7040系列商用处理器拉开了商用AI PC时代的帷幕,让商业用户首次体验到AI PC的魅力。
在锐龙PRO 7040系列商用处理器之后,AMD又迅速推出了第二代商用AI PC处理器——锐龙PRO 8040系列商用处理器,该系列处理器的NPU算力提升到16 TOPS,AI性能更加强大。一直以来,AMD都深度参与到AI浪潮中,距离锐龙PRO 8040系列商用处理器发布短短几个月,如今AMD又带来了重磅新品——锐龙AI PRO 300系列商用处理器,这是AMD第三代商用AI PC处理器家族。
Zen 5、XDNA 2和RDNA 3.5架构大集合AMD宣称全新的AMD锐龙AI PRO 300系列商用处理器是最适合下一代商用AI PC的处理器。与前两代商用AI PC处理器相比,AMD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的里里外外焕然一新,有着突破性的改变。
简单来讲,AMD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有四大方面的更新,它们分别是Zen 5 CPU架构、AMD XDNA 2 NPU架构、AMD RDNA 3.5 GPU架构和AMD PRO安全技术。
首先,AMD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采用全新的Zen 5架构,该架构带来了多项优化和改进,比如提高了分支预测的准确性并降低了延迟;通过拓宽流水线和矢量范围提高吞吐量;在整个设计中采用更大的窗口尺寸以提高并行度;单线程IPC提升约16%……Zen 5架构还优化了能效,使得其具备领先的性能和续航能力。另外,AMD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还采用同构混合核心设计方案,因此该系列处理器的核心数量也得到大幅增加,最高增加了50%。
其次,AMD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内置的NPU采用全新AMD XDNA 2架构,全新的XDNA 2架构针对生成式AI的支持更为全面和丰富,AMD也在软件优化上做了更多工作,而且全新的NPU算力也得到大幅提升,其AI算力在INT 8下最高可达55 TOPS,大幅超越行业同类产品。AMD表示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内置的NPU是最适合Copilot+PC的。
另一方面,AMD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的集显升级到全新的RDNA 3.5架构,在新的架构下,集显的计算单元最高提升了33%,图形性能得到进一步增强。最后一点是关于商用处理器的安全功能,AMD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完全支持AMD PRO各项技术,保障用户安全无虞。
AMD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首发阵容有三个型号,分别涵盖锐龙AI 9 HX PRO、锐龙AI 7 PRO两大系列。这三款处理器的规格如下:
AMD锐龙AI 9 HX PRO 375:12核心24线程,最大频率5.1GHz,36MB缓存,NPU算力55 TOPS,Radeon 890M集显;AMD锐龙AI 9 HX PRO 370:12核心24线程,最大频率5.1GHz,36MB缓存,NPU算力50 TOPS,Radeon 890M集显;AMD锐龙AI 7 PRO 360:8核心16线程,最大频率5.0GHz,24MB缓存,NPU算力50 TOPS,Radeon 880M集显。和消费市场的锐龙AI 300系列处理器相比,本次商用市场中首次出现了锐龙AI 7 PRO 360的型号,它也是首款采用8核心设计的Zen 5处理器,这三款处理器的TDP都是15-54W可调功耗组合,意味着其既可应用在超轻薄商用笔记本上,也能搭载于配备独显的高性能商用笔记本之中。
隔代对比来看,全新的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在各方面的参数上都遥遥领先于上一代处理器。比如锐龙PRO 8040系列处理器最高配备8核16线程,而新一代处理器最高配备12核心24线程;集显架构也全面升级到RDNA 3.5。更明显的变化是NPU,上一代处理器的NPU算力最高为16 TOPS,而新一代处理器的NPU算力最高达到55 TOPS,这样的变化可谓突破性的。另外,缓存容量也大大提升。可见,AMD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没有挤牙膏,而是在各方面都有重磅升级。
性能数据:领先对手40%AMD官方给出了一部分性能对比测试数据,我们来看看。
对比机型都是14英寸商务本,在CINEBENCH R24的多线程测试中,锐龙AI 7 PRO 360处理器领先酷睿Ultra 7 165U处理器30%;锐龙AI 9 HX PRO 375处理器领先酷睿Ultra 7 165H处理器40%。可以看到在多线程测试中,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战胜了对手的H系列和U系列处理器。AMD宣称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具备强悍的多任务处理能力。
在UL Procyon的office应用程序办公测试中,锐龙AI 7 PRO 360处理器领先酷睿Ultra 7 165U处理器9%;锐龙AI 9 HX PRO 375处理器领先酷睿Ultra 7 165H处理器14%。在这个测试中,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同样战胜了对手的H系列和U系列处理器。可见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的性能水平是很可观的。
强大的NPU算力 专为企业设计在AI的热潮下,商用AI PC将为用户带来变革的使用体验,能够在多个方面为企业带来增益,比如提高生产力、更清晰便捷的视频会议、生成式AI应用、个人AI助理以及AI驱动的隐私保护等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AMD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为商用AI PC再添一把火——AMD表示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是最适合企业的AI PC平台。
这主要是因为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的到来能够为企业带来更丰富的AI应用体验,在AMD的推动下,锐龙AI生态不仅壮大,其发展框架也更简化,而且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还支持专业的AMD锐龙PRO安全技术。
硬件层面,AMD的底气在于全新的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内置有基于XDNA 2架构的NPU,NPU的最高算力达到55 TOPS,在商用市场中远远领先于苹果M4、锐龙PRO 8040系列处理器以及酷睿Ultra 100系列处理器。
更重要的是,微软此前推出了全新的“Copilot+PC”硬件规范,这是最具智能体验的Windows PC,微软要求Copilot+PC 必须支持在本地运行Copilot,而且PC的NPU算力至少达到40 TOPS。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完全满足其要求。
因此在商用市场,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能够为商业用户带来完整的Copilot+PC的使用体验,诸如回放功能、现场字幕和实时翻译、AI创作等功能一个不少。
软件生态层面也不必担心,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可以通过锐龙AI平台来轻松部署商业AI应用程序。AMD还和众多企业级ISV厂商共同打造AI生态,包括我们熟悉的Blender、Zoom、nero等。
借助AI的力量增强安全功能作为专业的商用处理器,安全是不容忽视的。AMD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完全支持针对商用市场的AMD PRO技术,该技术的三大支柱在安全性、可管理性、商业就绪上。
在安全性上,AMD PRO技术能够提供多层级的内嵌入式或者内置式的安全技术,为芯片到云端的整个过程提供保护,防止受到复杂的攻击。在可管理性方面,AMD PRO技术能够实现部署和管理的简化。在商业就绪方面,能够保持整个产品的稳定,AMD PRO技术能让企业级用户用得放心。
AMD PRO技术提供多层级的内嵌入式或者内置式的安全技术来保护设备,比如系统级安全功能、AMD内存防护(AMD Memory Guard)、硬件层面内置的AMD安全协处理器(2.0)以及架构层面的AMD影子堆栈(AMD Shadow Stack)等,它们能够全方位守护用户的数据安全。
本次AMD还带来了3个全新的安全技术:Cloud Bare Metal Recovery(简称cBMR技术)、Supply Chain Security以及Watch Dog Timer技术。其中Cloud Bare Metal Recovery技术能够帮助用户在系统崩溃时,直接通过云端来恢复预装系统。Supply Chain Security则能帮助用户带来并验证平台中的AMD SoC以及其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可追溯性。Watch Dog Timer技术能够通过检测和恢复挂起的SoC进程为系统提供弹性支持。
除此以外,锐龙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还首次通过AI来进一步增强安全性。
AMD主要介绍了两个与AI相关的安全技术,其中一个是基于AI的反钓鱼技术,它能在不损害用户隐私或网络性能的情况下增强保护能力。另一个则是和Dynamo AI公司合作的“透明的AI决策”技术,该技术能够确保用户的AI决策(诸如大语言模型对话内容等)符合医疗保健或金融等受监管行业的标准。
商用AI PC起飞 100+款蓄势待发随着AMD锐龙AI PRO 300系列商用处理器的发布,众多搭载该系列处理器的商用AI PC蓄势待发。AMD预计到明年将会有超过100款采用AMD锐龙AI PRO技术的商用AI PC平台面市,届时企业客户将有更丰富的选择。
相关教程
2024-10-11
2024-08-07
2023-11-20
2024-10-11
2023-11-18
2023-12-28
2024-08-07
2024-01-05
2024-11-16
2024-11-15
2024-11-14
2024-11-14
2024-11-14
2024-11-14
Copyright © 2009-2024 系统重装网 www.xtcz2.com 版权声明